匠心传承耀庐陵!首届吉安民间工艺大师颁奖演出圆满落幕
发布时间:2025-06-15 09:00:04  来源:吉安市非遗中心

2025 年 6 月 14 日下午,吉安市职业技术学院会堂内嘉宾云集、华灯璀璨,由吉安市文化广电旅游局、吉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吉安市总工会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,吉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、吉安市民间文艺家曲艺家协会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美育工作中心、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吉州窑艺术研究院、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、吉安市根石艺术学会承办的首届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大师”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名人”颁奖演出隆重举行。主办单位和承办单位的领导,分别为首届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大师”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名人”进行颁奖并同县(市、区)分管局长、文化馆长、非遗骨干以及学校师生近600名观众一同观看了演出。

视听盛宴,庐陵非遗焕新绽放

12个非遗特色节目贯穿全场,既有传统与创新的碰撞,也有青春与匠心的共鸣:

【龙腾狮跃启华章】

非遗表演《龙狮少年》由青原区文化馆选送,滨江学校40名演员以矫健腾跃之势拉开盛典序幕,铿锵鼓点点燃全场热情。

【舌尖非遗韵味长】音乐快板《水南腐竹美名扬》由吉安市总工会选送,水南农民剧团16名演员以竹板韵律唱响家乡美食文化。

【天籁颂扬传承路】独唱《庐陵非遗之光》为吉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原创歌曲(曾丽云作词,欧阳伊红作曲),融入吉州窑、吉安灯彩等元素,经二级演员精彩演绎,开创“非遗+音乐”传播新范式。

【吉庆有余舞翩跹】传统舞蹈《鲤鱼灯》由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13名师生演绎,舞出吉庆祥和的美好寓意,彰显非遗进校园的青春活力。

【鼓曲声声赞庐陵】渔鼓说唱《赞庐陵》韵味悠长,吉州区天马艺术团16名演员诉说千年庐陵深厚底蕴。

【茶香戏韵韵味浓】采茶戏《磨镜》由吉水县文化馆演出,原汁原味演绎庐陵地道风情。

【古韵新姿舞采薇】汉唐舞《采薇》,吉安职业技术学院11名舞者以翩跹舞姿,穿越千年风华,演绎《诗经》意境之美。

【山歌敬茶客家情】吉安职业技术学院3名演员带来的客家山歌《打着山歌过横排、敬擂茶》,以绵柔唱腔,传递客家山歌与擂茶文化的绵绵情意。

【光影流转映吉祥】吉安县文化馆选送的茅田花灯《灯月水影》如梦似幻,编织光影流转的吉祥画卷;悠扬和声颂情怀。

【悠扬和声颂情怀】二重唱《我到你身边来呼吸》由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吉安市文化旅游协会合作,旋律优美,沁人心脾,勾勒庐陵山水情怀。

【吹打乐韵奏欢腾】民间吹打乐《花八板》由吉州区文化馆24名乐手演奏,以喜庆鼓乐,奏响民间艺术的欢腾乐章。

【红舞飞扬映初心】广场舞《井冈山上太阳红》由吉安市老年大学艺术团表演,以磅礴舞姿,致敬革命精神,舞出新时代昂扬风貌。

12个节目涵盖舞蹈、曲艺、声乐、戏曲等多元形式,既有青原龙狮、吉州吹打乐等传统民俗的活态呈现,也有原创歌曲《庐陵非遗之光》《我到你身边来呼吸》的创新表达;既包含吉安职院、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师生担纲的青春演绎,也有老年艺术团对红色文化的深情诠释,全方位展现庐陵非遗的千年底蕴与时代活力。

荣耀时刻,镌刻匠心传承丰碑

颁奖环节庄严而隆重,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。在热烈的掌声中,相关部门及承办单位代表作为颁奖嘉宾,分别为入围评选的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名人”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大师” 颁发荣誉奖杯。这场荣耀时刻,既是对传承者们坚守传统、勇于创新的致敬,更勾勒出吉安民间工艺 “老匠守正、新秀创新”的传承图景。

多方联动,共筑非遗保护矩阵

首届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大师”“吉安市民间工艺名人”宣传推广活动,以“融入现代生活–非遗正青春”为主题,作为吉安市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的主要活动,是一次整合多方资源、推动非遗传承创新的重要实践。

此次活动,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,吉安市文化广电旅游局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、市总工会与吉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办,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多个单位协同承办,将其纳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点项目,从政策引领、资源调配等方面为活动开展提供坚实保障,彰显出对非遗传承的高度重视。

院校在其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。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吉州窑艺术研究院,已成功建立多个非遗大师工作室,把吉州窑陶瓷、新干剪纸等近10项非遗项目巧妙融入专业课程,培养出200余名学徒制传承人,为非遗传承注入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。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不仅提供场地支持,还积极践行“非遗进校园”理念,通过“教学实践-创作展演-产业转化”模式,让非遗从课堂逐步走向生活,构建起从知识传授到实践应用再到产业发展的完整闭环。

协会在促进非遗传承中发挥了协同作用。市民间文艺家曲艺家协会、市根石艺术学会积极组织匠人参与活动,搭建起行业交流平台,为匠人们提供了切磋技艺、交流经验、传承心得的空间,极大激发了民间工艺传承人的积极性与创造力。

市非遗保护中心作为主要承办单位之一,协同多部门组织现场评选,完成 12 个非遗节目的编排统筹,其选送的《庐陵非遗之光》《赞庐陵》《井冈山上太阳红》等3个节目贯穿演出,从音乐创作到舞台呈现均体现“传统技艺 + 现代表达”的创新思路,为非遗传播开辟了多元化路径。演出当天,还组织开展了庐陵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图文展,吉安职业技术学院与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 200 余名师生前来观展,有效推动非遗保护成果与校园美育实践的有机结合。

活动创新实现“三个首次”,首次构建“评选+展演+传承”三位一体的民间工艺推广体系,将非遗传承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;首次实现国家级、省级专家与本土匠人深度对话,提升了传承实践的专业水准;首次形成政府、院校、协会、匠人四方协同保护机制,凝聚各方力量,为民间工艺的传承发展营造良好生态。

未来,吉安市还将推进“庐陵非遗工坊”“庐陵非遗品牌门店”等项目,持续推动千年非遗在新时代绽放璀璨光彩,让非遗真正成为吉安文化强市建设的亮丽名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