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各种金融创新的旗号招摇撞骗,通过互联网平台骗钱圈钱,犯罪手段不断翻新,隐蔽性和迷惑性不断增强,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个人财产安全。今天为大家介绍身边常见的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及防范方式,助大家防患于未然。
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形式
“会员卡”游
以“分时度假”为营销手段,诱骗消费者一次性缴纳会费成为会员,承诺会员可多年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,定期给予分红。
“投资项目”游
以投资、加盟、入股旅游项目等名义,邀请社会人员,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旅游考察所谓的项目,骗取其信任,与投资人签订《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》,约定协议到期后返还投资人本金,从而获得高收益。
“预付款”游
以售卖“旅游套餐”预付款产品的名义,用“低价游”或廉价产品吸引消费者。比如,约定未出行可回购线路、签订回购协议、以超额回购形式返还本息等形式。
“出境保证金”游
以出境旅游保证金的名义,收取高额押金、保证金等,提供旅游产品,承诺支付高息或返利,可作为旅游团费使用,吸引不少人缴纳高额保证金,但最终旅行社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。
如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?
警惕“五点”
1.自称保本高收益的;
2.让你在APP上输入身份证及亲人通讯电话的;
3.贷款要先扣除本息的;
4.电话中索要银行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;
5.让你炒“币”的。
做到“三个一律”
1.接到陌生电话,只要谈到银行卡,一律挂掉;
2.谈到集资高利息的,一律挂掉;
3.陌生人发来的微信、短信链接,一律不点。
牢记“三个切莫”
1.切莫贪图小恩小惠,警惕虚假金融产品宣传;
2.切莫相信一夜暴富,投资要走正规渠道;
3.切莫疏于与家人沟通,遇事多与家人商量,远离非法金融活动。
防范旅游活动非法集资陷阱
一是不轻信“会员分红”。高度警惕旅行社发行会员卡并承诺在交费后高额分红的行为,具有典型的非法集资特征。凡要求一次性缴纳高额会员费的绝不参加;凡承诺定期给予高额分红的绝不参加;凡声称免费旅游但需缴纳高额保证金的绝不参加。
二是谨慎办理旅游套餐。无论是旅游套餐产品,还是旅游预付卡,这类旅游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,有的具有较强的迷惑性,要谨慎选择,避免上当。
三是正当途径缴纳出境游保证金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,旅客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将出境游保证金交于银行进行托管,保障资金安全。切记勿用现金、私人转账、第三方支付转账等形式支付,以防不法分子进行非法集资活动。
非法金融形式多变、场景多变,但是核心目标不变,就是套路你的钱。作为金融消费者,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观、消费观,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知识,了解金融诈骗的特征,切实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