索 引 号: D00230--2025-0218 分 类: 执法信息
责任部门: 吉安文化执法 发文日期: 2025-06-16 14:49:08
标 题: 防范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,这些要知道!
公开方式: 主动公开 公开时限: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: 面向全社会
有效性: 有效 浏览:
防范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,这些要知道!

一些不法分子打着各种金融创新的旗号招摇撞骗,通过互联网平台骗钱圈钱,犯罪手段不断翻新,隐蔽性和迷惑性不断增强,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秩序和个人财产安全。今天为大家介绍身边常见的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形式及防范方式,助大家防患于未然。

旅游领域非法金融活动形式

“会员卡”游

“分时度假”为营销手段,诱骗消费者一次性缴纳会费成为会员,承诺会员可多年享受免费旅游或低成本旅游,定期给予分红。

“投资项目”游

以投资、加盟、入股旅游项目等名义,邀请社会人员,尤其是老年人外出旅游考察所谓的项目,骗取其信任,与投资人签订《项目投资合作协议书》,约定协议到期后返还投资人本金,从而获得高收益。

“预付款”游

以售卖“旅游套餐”预付款产品的名义,用“低价游”或廉价产品吸引消费者。比如,约定未出行可回购线路、签订回购协议、以超额回购形式返还本息等形式。

“出境保证金”游

以出境旅游保证金的名义,收取高额押金、保证金等,提供旅游产品,承诺支付高息或返利,可作为旅游团费使用,吸引不少人缴纳高额保证金,但最终旅行社以各种理由拒绝退还。

如何防范非法金融活动?

警惕“五点”

1.自称保本高收益的;

2.让你在APP上输入身份证及亲人通讯电话的;

3.贷款要先扣除本息的;

4.电话中索要银行信息及短信验证码的;

5.让你炒“币”的。

做到“三个一律”

1.接到陌生电话,只要谈到银行卡,一律挂掉;

2.谈到集资高利息的,一律挂掉;

3.陌生人发来的微信、短信链接,一律不点。

牢记“三个切莫”

1.切莫贪图小恩小惠,警惕虚假金融产品宣传;

2.切莫相信一夜暴富,投资要走正规渠道;

3.切莫疏于与家人沟通,遇事多与家人商量,远离非法金融活动。

防范旅游活动非法集资陷阱

一是不轻信“会员分红”。高度警惕旅行社发行会员卡并承诺在交费后高额分红的行为,具有典型的非法集资特征。凡要求一次性缴纳高额会员费的绝不参加;凡承诺定期给予高额分红的绝不参加;凡声称免费旅游但需缴纳高额保证金的绝不参加。

二是谨慎办理旅游套餐。无论是旅游套餐产品,还是旅游预付卡,这类旅游产品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格,有的具有较强的迷惑性,要谨慎选择,避免上当。

三是正当途径缴纳出境游保证金。根据国家有关规定,旅客与旅行社签订合同时应明确将出境游保证金交于银行进行托管,保障资金安全。切记勿用现金、私人转账、第三方支付转账等形式支付,以防不法分子进行非法集资活动。

非法金融形式多变、场景多变,但是核心目标不变,就是套路你的钱。作为金融消费者,要树立科学理性的投资观、消费观,通过正规渠道获取金融知识,了解金融诈骗的特征,切实提高自身风险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。


主办:吉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 © 版权所有 地址:吉安市城南广电传媒中心16楼 
备案证编号:赣ICP备11005266号-3 网站标识码:3608000022
赣公网安备 36080202000119号  技术支持:维网科技